
公积金使我一家两代圆了楼房梦 (作者:芮金川
)
- 我是江苏省溧阳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1993年前,我家5口人,一直住在学校安排的一间小平房里,约有24平方米。平房是1953年由学校里盖的,里面是土坯,外面是砖头,总共有四排平房,每户住一间,共有20多户人家拥挤在一起。由于面积小,每户在门前砌起一个小灶间。于是,每到烧饭时刻,便有东家炒菜,西家飘香,锅碗瓢盆,叮当作响的交响乐,更有失窃被盗,打骂小孩,夫妻吵架等“小新闻”时常不断。
一家5口人挤在一间小平房里,艰难地过日子,特别是到了夏天,更使人难熬。当时,屋里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设备,实在太热,闷得人透不过气来,为了降温,吃晚饭时就将小桌子搬到门前,在门口边吃边聊,那情景跟露天的大排档差不多,一家人围着小桌子吃晚饭,个别的还要端着饭碗站着吃。在外面吃饭,凉快是凉快多了,虽然是其乐融融,但也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如突然下雨,就要抢着把桌凳饭菜搬到家里去;一旦刮风,又怕灰尘落在饭菜里不卫生;更使人讨厌的是,我们住的地方靠近厕所和臭水塘,一到吃饭时间,苍蝇在饭桌上飞来飞去,真让人恶心;更有甚者,吃饭时,邻居有人上厕所很不雅观。吃过晚饭,就将竹床搬在外面乘凉,一般乘凉要到深夜11点多钟才能进屋睡觉。乘凉时,这里聚一伙,那里围一群,高谈阔论,吵吵闹闹,不安分的小孩在房前屋后捉迷藏,我经常独自一人,看流萤虫在瓜棚下飞动,听田野上蛙声鼓噪。在平房里,我们一共住了24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也逐渐长大了,一家5口人长期住在一间小平房里,实在拥挤不堪,更不是长久之计。怎样才能改善住房紧张的情况,真正能使人“安居乐业”,有时做梦也想这个问题。
1992年,党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始实行了。这对我们住房紧张的家庭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讯。为了尽快改善住房条件,1994年,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本人借了一大笔住房公积金,购买了二楼一套117平方米的住宅房。装修豪华,把家里布置得跟总统套间似的,有卧室3个,大厅1个,卫生间和厨房各1个,一睁眼便是油光闪亮的拼花地板,精心制作的水曲柳墙裙典雅而又醒目,那气势不凡的顶棚高高悬挂着晶莹耀眼的枝形吊灯,再加上仿红木家具、意大利真皮沙发、韩国冰箱和日本彩电等,真可称得上富丽堂皇!再加上在底层,我家还有一间约25平方米的汽车库。现在吃饭,再也不需要把桌子搬到外面去吃了,一到夏天,空调一开,要开几度就到几度。跟春天般的温度差不多。要看电视节目,有60多个台,任你挑选;要洗热水澡,将热水器开关一开,马上就有热水;生活上要想吃什么就可以买什么,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我有3个儿子,现在都成家立业了,他们也靠住房公积金的优惠政策,各自住进了137平方米、94平方米和102平方米的住宅房,都过上了小康和谐的生活。现在的幸福生活真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1300多年前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发下宏愿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的宏愿,终于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后的今天变成了现实,诗人如果复生人间,目睹当今社会的繁荣盛况和百姓住房的改善,不知该怎样讴歌呢?
如今,草房不见了,平房也越来越少了,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改善百姓的住房条件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我市人居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像一幅历史的画卷,深深地印记在我的心底!每当我想起以前住平房的日子,越想越感到党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政策好,越想在心里越感谢共产党。
我和3个儿子一家两代都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后的受惠者,相信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继续实施,必将惠及更多的市民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