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房公积金让我告别“蜗居”时代 (作者:汪军)
- 《蜗居》这部电视剧相信不少人看过,剧中郭海萍从大学毕业留在上海生活便打定主意存够付首期的钱就买房子。但看来看去那些房子总不能令她称心如意,海萍就这样和丈夫苏淳在一间租住的只有十几平方米大的小房子里生活了五年,两个人从恋爱结婚到女儿冉冉出世都是在这间小房子里度过。突然出生的孩子已经让夫妻俩手忙脚乱,再加上来帮忙的外婆这空间就显得更加拥挤,海萍只好让她妈把冉冉带回老家照顾,自己立刻回去上班,继续存钱准备买房子。女儿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海萍对冉冉的思念与日俱增。为了省钱存钱,她节衣缩食,甚至限制自己打长途电话的时间和回老家次数,但心里的那份记挂是怎样也限制不了的。与冉冉相隔千里的日子郭海萍熬了将近三年,这三年海萍省吃俭用过得很艰难。终于,郭海萍等不下去了,因为冉冉已经快要不认识她了。为了把女儿接回身边,海萍决定要立刻买房子。可今时不同往日,上海的房价已经在日日攀高,他们两口子的存款离首付还有太大的距离。
我来自安徽,大学四年在南京财经大学攻读会计学,2010年7月,我同每一个大学毕业生一样,从美好的校园生活走上了社会。初来乍到的我,从此将远离无忧无虑、专心读书的日子,开始融入新的团队中为未来而打拼。因为自己的女友在常州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所以我选择要到常州发展。后来我女友在常州人才网上看到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的招聘信息,尤其是看到交“五险二金”这一条,“五险”应该都知道,“二金”包括公积金和企业年金。第二天我就到现场投了简历,也顺利被单位领导录用。当时我就激动地打电话告诉了女友这一好消息。
我和女朋友是高中同学,现在跟海萍一样蜗居在自己租的房子里,因为刚毕业,所以在常州买房对我个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前两年只见房价一个劲的往上涨,所以根本不敢往买房这方面想。后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房地产的调控,房价才有所下降。于是我和女朋友也开始关注“常州搜房网”、“常州晚报”上的一些售房信息。但是看看自己的公积金账户,还是觉得买不起房。我们俩的“购房梦”只能往后拖延……
2011年10月的某一天晚上,同事小周打电话告诉我:“刚才常州生活频道新闻说现在购买首套普通自住住房,公积金贷款两个人一起可以贷到50万了”。我心想“真的假的”,并打开电脑上网搜索了相关新闻。“为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加强住房保障建设要求,解决当前中低收入家庭普通自住购房困难,我市自10月1日起,部分调整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主要内容包括: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首套普通自住住房,公积金单人最高贷款额度由24万元提高至30万元,两人由40万元提高至50万元……”。真是“雪中送炭”啊,如果没有这项政策,估计我们只有办理组合贷款才能买到房了。这一消息让我和女友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我们慢慢寻找着自己理想的房源。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和女朋友看了很多购房信息,也到阳关龙庭、香溢紫郡、水晶城等现场看了样板房,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是很满意。2011年11月的某一天下午我和女友到她同事家玩,无意中看到“常州晚报”上常州中央花园有促销期房在售,于是我们就立即到现场去咨询。经过环境、交通、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比较,我们一起付了首付,准备今年11月之前办理公积金贷款,明年的这个时候就可以拿房装修了。终于我和女友,也算在常州有个家了。我俩准备领证、结婚、生孩子……
如果不是住房公积金,我想我会向海萍一样,住在租的房子里,一蜗居就是八年;如果不是住房公积金,我想我会向苏淳一样,只有借到首付钱、贷到商业贷款才能买得起房。我深深地感谢常州住房公积金制度,当看到“我和住房公积金”有奖征文时,我不禁提笔写下了自己的经历,我愿意和更多的普通常州居民分享与公积金的故事,让我们的幸福放大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