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了更精细化、更科学的“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也相继被各大城市提上议事日程。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紧跟“智慧城市”发展大潮,借力城市大脑建设,推进信息共享深度,持续简化材料、优化流程,让公积金业务申办更轻松。
信息共享“简便办”
过去职工申请办理公积金业务时,经常一脸茫然,不知道哪些必须带,索性把各种材料原件、复印件全部带上,深感不便。针对这个问题,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动对接公安、民政、不动产等部门,加快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充分发挥城市大数据优势,不断精简申办业务的材料。
在数据共享的助力下,职工只需凭本人身份证就可以办理个人账户、提取还贷、贷后维护等三大类15项业务。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升级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影像采集技术,取消了所有办理公积金业务的复印材料。据粗略估计,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为职工办理公积金业务减少复印材料近55万张A4纸,叠放在一起相当于19层楼高。
集中审批“快速办”
职工来公积金窗口办理业务大多是工作日请假来的,他们最希望的就是窗口能尽快办完,时间越短越好。为确保每笔业务的信息准确和职工账户安全,公积金中心设置了初审和复审两道程序进行把关。各项信息是安全了,可业务办理的速度却也减慢了。职工在窗口办理公积金业务等待6、7分钟很常见,如果赶上业务高峰期,等待时间更长,大大影响了职工的服务体验。
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积极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在行业内较早探索实施业务集中审批模式,即依托大数据校验分析,将一线窗口受理初审和后台复审终审相分离,征信查询、大部分提取复审、贷款综合审核(终审)等业务由以前的分散办理转变为集中办理,不仅可以通过机控有效防范风险,还可以规避短期系统外联故障对业务受理的影响,减少了职工办理业务时的临柜时间,使业务办理更快捷、更安全,进一步提升业务办理的体验度。
智慧公积金“不见面办”
公积金业务“轻松办”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联动融合,让职工随时随地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办理公积金业务办理,真正实现“不见面”办理。
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2012年就推出了单位网上业务,公积金缴存单位经办人只需登录网上服务厅即可办理账户信息查询、公积金(补贴)业务申报、基数调整等三大类业务。2017年,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又加推了“常州住房公积金”微信公众号,方便职工在手机端办理个人业务,重点办理提取、还贷等高频业务。截至2020年4月,14种单位业务、22种个人业务都可在线上“不见面”办理,业务替代率分别达到81%和54%。常州“智慧公积金”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在疫情中,“智慧公积金”线上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人业务替代率达到了75%以上,确保了公积金服务不因疫情而中断、服务品质不因疫情而降低。
城市大脑“绘蓝图”
服务改进永远在路上。未来,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还将继续借力城市大脑智慧政务,坚持“服务主动化,渠道多样化,流程便捷化,资料无纸化,结果电子化”原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主动介入、提前告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比如,通过信息联网,当缴存职工签订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时,就可以定向发送可选择办理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服务短信。当缴存职工签订房购房备案合同时,就可定向发送可选择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网上预申请的业务服务短信等。
电子扫描、自动录入,变人工操作为自动操作。比如,通过与市不动产云平台联网,只需要录入购房合同编号,就可以调取房屋坐落、面积、价格等要素;通过引入读卡器读取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通过扫描枪读取条形码信息,实现数据录入的准确高效。
延伸触角、服务下沉,变临柜服务为自助服务。比如,将更多的线下业务转到线上办理,让职工足不出户、点点手指即可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借力分布广泛的银行网点、乡镇服务中心等第三方服务网点,增设协作服务窗口和自助服务机,让职工能够就近享受住房公积金优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