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正与越来越多的家庭联系在一起。目前,全市每年申请购房贷款的家庭中,每5户就有1户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在还贷家庭中,有超过一半的家庭可以全部用公积金缴存款归还贷款。
近日公布的常州市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中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围绕我市“住有所居、住有优居”的住房目标,市公积金中心以创新引领发展、以服务惠企便民,全力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消费新构局,全市公积金事业发展也迈上新台阶:新增开户单位、新增开户职工人数、新增缴存资金、发放贷款等多项指标创出历史新高,13项单位业务、13项主流个人业务实现网上办结,公积金“不见面服务(审批)”率达到94%,远超全市85%的标准要求,助力广大市民收获住房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法” 让职工住房消费能力更强
为了增强职工住房消费的自助和互助能力,市公积金中心一方面通过扩大制度覆盖面,将更多职工纳入其中,共享公积金制度红利。去年,在已建立个人缴存机制的基础上,市公积金中心又出台文件,将在我市就业的港澳台同胞纳入公积金制度。到去年底,全市新增开户单位4768 家,新开户职工15.11万人,其中净增缴存单位3924家、净增缴存职工8.67万人,去年末实缴单位和职工分别达到2.79万家、93.2万人。
另一方面,市公积金中心不断加强资金缴存管理,确保资金稳步增长。2018年,全市新增缴存资金121.61亿元,缴存余额达到308.62亿元,户均缴存余额为3.31万元。
“减法” 让职工还贷压力更小
去年,我市发放公积金贷款94.76亿元,帮助2.35万户家庭融资购房,相比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可减少职工利息支出2.22亿元。
同时,市公积金中心还通过贴息、贴费的形式,进一步减轻职工还贷压力。2018年全年对职工进行贴息、贴费达到1.33亿元元,其中,发放公转商贷款贴息1.14亿元;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购买担保服务,减轻职工融资负担1900万元;向65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贴息24.08万元。
“乘法” 让住房市场发展更健康
市公积金中心积极落实“租购并举”,帮助更多职工实现“安居梦”,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去年,全市公积金个贷率始终保持在100%左右,也就是说公积金中心用足资金支持职工住房消费。据统计,2018年通过公积金贷款带动全市住房销售(期房)面积达到了154.8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住房销售(期房)的23.5%;去年租房提取金额由原来的每年9600元提高至10800元后,当年租房提取金额达到3.8亿元,是上一年度的2.04倍。
“除法” 让公积金业务办理更便捷
市公积金中心通过加快“智慧公积金”服务体系建设,大幅精简业务受理材料和流程,切实实现“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
目前,我市“智慧公积金”已形成两大主要服务平台,即基于住房公积金网站网上服务厅的PC端平台、基于“常州住房公积金”微信公众号的手机移动端平台。其中,单位业务以网上平台为主,个人业务则以手机平台为主。如今,住房公积金线上服务种类丰富,13项单位业务和13项主流个人提取、贷款业务已实现网上办结。从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线上签约人数已达18.41万,线上服务分流了柜面87%的单位业务和10%的个人业务。
市公积金中心还依托银行、市人社局、“我的常州”等成熟的第三方手机App平台优势,通过加载功能模块,加大住房公积金的线上业务推广。据统计,去年全市通过第三方手机App平台办理各类公积金业务达到14.85万笔。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也是全市政务服务App“我的常州”的首批入驻单位。
除了构建“智慧公积金”服务体系,市公积金中心还持续推进ISO9001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贯标活动,让职工享受到更规范便捷的服务。比如,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大厅内,“一站式”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武进分中心服务大厅则改造、新增窗口17个;在全市服务大厅普遍推行“综合受理、一窗办结”的业务办理模式。在全市15个乡镇设立住房工作站,使偏远地区企业和职工就近办事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