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一个城市的楼市时,有几方面的指标是要重点关注的,首先是这个城市楼市的供求关系及库存,这是衡量这个城市房地产健康状况及后期发展空间的关键指标;其次要关注的是这个城市的成交结构,它反映的是购房者都在买什么样的产品;此外,还要关注这个城市房企的生存状况,它是这个城市市场环境的间接体现。2015年的常州楼市在以上三方面指标都有显著的变化,所以当我们谈论2015年的常州楼市,我们必须要谈谈这三方面的变化。
一、谈供求及库存:供不应求,库存减少,常州楼市走出最差行情
这个供不应求指的是新增供应小于新增需求。根据克而瑞常州房价点评网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常州市区商品住宅市场1-12月每月供求比都小于1,全年整体供求比仅为0.57,这也是历年来最低的供求比。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两方面因素所致,一是已经开盘在售的楼盘开发商放缓进一步推盘节奏、采取理性的入市策略;二是就纯新盘而言,因为政府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严控住宅用地出让,迄今为止住宅用地0成交,市场上也缺乏纯新盘面市。
供求逆转的结果是前期积压的库存房源得以大量去化,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常州市区商品住宅库存为563万方,较2014年历史最高值的824万方减少了261万方,去化周期也从2014年最高时的21.3个月下降至13个月,意味着常州楼市通过积极有效的“去库存”已然走出了最差行情。
所以我们谈论2015年的常州楼市,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拨云见日”,拨去城市高库存之云,见楼市后市健康发展之日。
二、谈成交结构:常州人的房子越买越大?
据克而瑞常州房价点评网数据统计,2015年常州市区成交的住宅套均面积是122㎡,而往年基本上在118㎡左右,今年面积大出往年4㎡。
相对来说,2015年常州购房者更倾向于买大房子。
这个结论从过去两年各面积段成交套数对比可以更详细地得到体现,2015年90㎡以下刚需产品成交套数较2014年明显减少,而120㎡以上改善产品成交套数则增加明显,成交结构表现出向中大户型倾斜的趋势。
套均成交面积变大,主要得益于2015年利好于改善性需求的楼市刺激政策,整个2015年可谓常州楼市的改善年。这从2015年的全年销冠是单价过万的精装高端改善性楼盘——新城帝景可见一斑。其他的高端楼盘诸如雅居乐星河湾、龙洲伊都、路劲城·一栋小洋楼和金新鼎邦也都受益于改善性需求的释放而销售不错。
三、谈房企:两极分化,马太效应加速
当房地产行业开始出现破产企业时,说明这个行业开始正常了。2015年,当大家都在感觉常州楼市正逐渐走出泥淖时,常州却集中爆发了包括华光、泰和、龙德等多家企业的破产、楼盘停工。这些企业共同的特征是——它们都是常州本土的中小房企,其问题之因不是肇始于2015年,而是肇始于楼市艰难、库存高企的2014年,甚至是在市场灿烂的2013年已经危机暗藏了。
中小房企开始破产其实宣告的是房地产行业黄金期的远去,宣告的是楼市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也宣告了在常州属于品牌房企的春天要来临。所以我们一方面看到本土的中小房企破产、楼盘停工,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从常州走出的品牌房企新城今年在常州继续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常州全市的销售业绩(包含金坛)超过60亿元,在其集团体系里面仍旧是销售业绩贡献最多的城市。这反映了小房企与品牌房企两者之间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未来这种分化会持续加强。
目前进驻常州的全国百强品牌房企有20多家,除了本土的新城外,还有许多家品牌房企是谋求在常州深耕的,未来而言,因为在品牌、资金、营销、产品等方面的诸多不足,无论以何种姿态,常州中小房企一定是呈现逐渐退出楼市的态势,这个市场将只剩下实力强的品牌房企逐鹿,强者恒强、弱者离场,这就是常州楼市的马太效应。
2015年对于常州楼市而言无疑是非常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常州楼市走出了住宅的高库存、房企呈现优胜劣汰。对于2016年,无论是房企还是购房者,我们都可以对这个城市的楼市有更多的乐观期待。
(载自新浪房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