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蓄水池 (作者:钱焕根)
古人说得好:“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住房是人的生存之所,发展之基。人不可能到处流浪,总要有安顿立命之身、栖息之地啊。正如张维为所著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中指出的:“即使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公民来说,一生奋斗下来最大的物质财富也就是一套产权房。”他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诠释了房产的重要性。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老百姓的殷切期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20年来,我市的商品房发展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不为之过,老百姓住房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看,在城区除了青果巷文物保护区有些老房子外,几乎看不到粉壁青瓦马头墙的旧房子了。
我喜欢迈步登高,举目远眺。我来到儿子住的高层住宅阳台,清晨,开始喧闹的城市日出比大海和峻岭更富有个性。这里看不到地平线,只有美丽别致的让人记不住名字的住宅小区和鳞次栉比住宅楼,也几乎没有海上日出渐升渐亮的过程,似乎只有一个跳跃,旭日已经东升,朝霞满天,将整个城市洒满金光。晚上,住宅林立的城市灯火阑珊,整个城市仍然车水马龙。每户窗帘开出百色花,每栋住宅绘成千姿画,真是美轮美奂,漂亮极了。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杜甫的著名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年居住在四面透风的草堂吟出的诗句如今变成了现实。见泉思源,我市商品房住宅如此迅猛发展,得益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和发展。我喜阅了
《2011年常州市住房公积金制度执行情况公报》,这里有几个令人震感的归集、提取、使用的数据:全年全市共归集住房公积金40.56亿元;全市共审批同意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21.69亿元;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余额达110.34亿元;全年全市共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11272户28.63亿元;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全市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余额达100.39亿元;当年提供全市廉租房建设补充资金8261万元,累计提供总额达到3.54亿元》。这一连串的数字,令人振奋,令人骄傲。近几年,我市又新增廉租房,实行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廉租房和公用租赁房实物配租,实现了住房保障全覆盖,做到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我市的经验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毋庸讳言,其中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发展、实施功不可没。如果说,我国20多年来进行了诸多改革,那么,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和改革,是伟大的创举,是最成功的改革之一。
让我们将时光倒流到1998年,当时开始考虑住房制度改革政策是:商品房占10%,分配性住房占90%,但市场经济大潮势不可挡,到2002年,大面积推行“房改”,忽然间变成商品房占90%。那时候,老百姓口袋里有几个钱,如果没有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几个工薪阶层买得起商品房。因此,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伟大举措,是一种社会性、互助性、政策性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实践证明,有利于筹集、融通住房资金,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商品房购买能力,成为推动城镇商品房改革的强大动力。它完全符合我国国情,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面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惠及广大百姓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我想起了在大西北见到的蓄水池。这种既能蓄水又能放水的池子在大西北随处可见,洪水来了,它把水储存起来,不让洪水肆虐,祸害百姓,无雨干旱,它放水浇灌,滋润万物生长。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就是蓄水池吗,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所在机关、单位、企业及职工个人缴纳一定的自己购买或自建自住住房、私房翻修等,解决了很大一笔资金来源,为自己新增了住宅,扩大了面积,翻修装修了住房,同时也提高了生命生活质量。住房公积金还是一笔养老金,退休时提取,解决后顾之忧。每当谈起此事,他们充满自信,脸上荡漾着笑容。
我们将住房公积金制度比作蓄水池时,我想起了王蒙散文《凝视》中一句话:“一池水,温柔无语”。我似乎来到了蓄水池边,看到池中宜人的静水,清澈见底,不着一点尘痕。微风吹来,泛起层层波粼,池水荡漾。我蹲下身子,掬一把水在手喝下去,甘甜肺腑,澄明全身,好不惬意。